无障碍 网站支持ipv6

农业农村部:全面打好农业污染防治攻坚战-尊龙游戏旗舰厅官网

农业农村部:全面打好农业污染防治攻坚战

  7月26日,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有关情况。农业农村部科技教育司司长廖西元、种植业管理司副司长杨礼胜、畜牧业司副司长王俊勋出席发布会并回答记者提问。

  打赢农业面源污染攻坚战,重点领域取得积极成效

  据廖西元介绍,农业农村部于2015年打响了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攻坚战,提出了到2020年实现农业用水总量控制、化肥农药使用量减少、畜禽粪便秸秆地膜基本资源化利用的“一控两减三基本”的目标任务,2017年进一步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启动实施了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果菜茶有机肥替代化肥、东北地区秸秆处理、农膜回收和以长江为重点的水生生物保护行动等农业绿色发展五大行动。目前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作扎实推进,农业绿色发展理念日益深入人心,制度的“四梁八柱”已经构建起来,一批样板模式显现出来,农业发展方式更绿了。2017年,我国水稻、玉米、小麦三大粮食作物化肥利用率为37.8%,农药利用率为38.8%,比2015年都提高2.2个百分点,化肥农药零增长提前三年实现。同时,规模化养殖污染防治有序推进,以农村能源和有机肥为主要方向的资源化利用产业日益壮大,秸秆农用为主、多元发展的利用格局基本形成,农膜回收体系和制约化能力不断加强。

  尽管各项工作取得积极成效,但廖西元指出,农业环保工作还面临诸多挑战。他强调,农业农村部近期出台了《关于深入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意见》,全面部署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重点要抓好五项工作:第一,加快构建农业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制度体系,构建农业绿色发展制度体系、农业农村污染防治制度体系和多元环保投入制度体系。第二,着力实施好农业绿色发展重大行动,强化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强化化肥农药减量增效、强化秸秆地膜综合利用。第三,稳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改善,落实《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建立农村人居环境改善长效机制,学习借鉴浙江“千村示范、万村整治”经验,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争创示范活动,总结推广一批先进典型。第四,大力推动农业资源养护,加快发展节水农业、加强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强化农业生物资源保护。第五,显著提升科技支撑能力,突出创新联盟作用,加强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集成推广典型技术模式。

  抓好“三聚一创”,持续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

  在回答记者提出的如何深入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的问题时,杨礼胜表示,要把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持续推进,甚至由零增长提升为负增长,需要做好“三聚一创”:

  一是聚焦重点,聚焦果菜茶等化肥使用量大的园艺作物,特别是核心产区、核心产地和品牌基地;二是聚合资源,充分利用农业农村部现有的项目渠道,支持农民和新型经营主体有机肥就地还田利用;三是聚集力量,努力构建政府引导、企业主体、涉农部门参与,上下联动,多方支持的工作格局,共同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四是创新机制,重点扶持一批社会化服务组织,通过政府购买服务、财政补助、金融创新等方式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化肥农药的减量增效工作。

  畜禽粪污初步实现资源化利用,300个大县整县推进

  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也是媒体关注的焦点。据王俊勋介绍,农业农村部自2017年启动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行动以来,做了四方面工作:一是完善制度安排,构建起“四梁八柱”的制度框架体系。二是扎实推进大县治理,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的支持下,启动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项目,截至目前,已支持了300个畜牧大县整县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选择4省市开展整省推进,5个地级市开展整市推进。三是促进末端利用,在肥料化利用方面,实施有机肥替代化肥行动,支持果菜茶核心产区和知名品牌生产基地使用畜禽粪污为主要原料的有机肥;在能源化利用方面,支持建设规模化生物燃气,大型沼气工程500多个。四是创新监管手段,建立畜禽规模养殖场直联直报信息系统,实现畜牧大县、规模养殖场监管全覆盖,对大规模养殖场进行在线监管。

  王俊勋表示,今后还将做好三项工作,落实属地责任管理,对省级人民政府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工作开展考核;加强工作指导,支持规模化养殖场和第三方处理机构粪污资源化提升资源化利用能力,探索完善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市场机制;促进种养循环发展,要求畜牧大县制定种养循环发展规划,促进种养业在布局上相协调,健全完善畜禽粪污还田利用和检测标准体系,引导农民科学合理使用有机肥。

  秸秆综合化利用成效明显,农用为主多元发展格局基本形成

  针对记者提出的秸秆综合化利用问题,廖西元指出,目前全国主要农作物秸秆可收集资源量8.24亿吨,综合利用率每提高一个百分点就意味着我们要处理800万吨秸秆量,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农民使用商品能源的量逐步增加,导致秸秆炊事采暖用量不断减少,此外秸秆具有季节性特点,茬口紧,离田、还田储运成本高,综合利用难度大。

  据介绍,为解决秸秆利用问题,农业农村部坚持秸秆农用为主,五化并举,不断加大工作力度,创新实用技术,探索有效模式,扎实推进各项工作。一是强化政策扶持,会同财政部设立秸秆利用综合专项,2016年以来投入资金38亿元,补助支持240个县开展秸秆综合利用,加大秸秆还田、离田等机具补贴力度;2017年共安排秸秆粉碎还田机、捡拾打捆机,购置补贴4.6亿元。二是实施东北秸秆处理行动,针对东北地区秸秆总量大,还田技术慢,离田成本高等突出问题,开展东北地区秸秆处理行动,重点围绕提高秸秆农运水平、收储运专业化水平,综合利用标准化水平和市场化利用水平,建立了71个示范县,打造了20个样板县。三是强化技术支撑,在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内增设秸秆综合利用岗位科学家,推动组建东北区域玉米秸秆综合利用协同创新联盟,开展科技攻关,组织专家组与12个试点省开展技术对接,印发秸秆全量化利用技术导则,发布秸秆农运十大模式,加快技术模式推广应用。下一步,将坚持秸秆利用肥料化、饲料化、燃料化,不断提升秸秆农用水平,着力提升秸秆收储运专业化水平,采用政府购买服务,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等方式,加快培育秸秆收储运社会化组织,提高就地就近综合利用水平。同时,要加强科技创新,形成从农作物品种、种植、收获、秸秆还田、收储到利用等全链条、全过程的技术规范和装备标准。

  突出重点用膜地区,大力推动实施农膜回收行动

  在回答记者提出的农膜回收行动的工作进展时,廖西元表示,2017年农业农村部启动实施了农膜回收行动,以西北地区为重点,以加厚地膜应用、机械化捡拾、专业化回收、资源化利用为主攻方向,不断完善农膜回收资源化利用体系。

  据介绍,在农膜回收行动中,农业农村部主要做了三项工作:一是推动出台了地膜新国家标准,这项标准已于今年5月1日正式实施,新标准重点实现了“三提高”,提高了地膜厚度、拉伸强度、耐候性能,从源头上保证了地膜的可回收性。二是农膜回收水平不断提高,目前西北地区100个示范县回收利用体系初步建立,当季回收率接近80%,甘肃全省农膜回收率达到80%以上。三是科技支撑能力不断加强,成立国家农业废弃物资源循环利用创新联盟,进一步加大了地膜污染治理的产学研协作,地膜回收机具研发取得突破,全生物可降解地膜在马铃薯、烟草等作物上推广应用的可行性得到了初步验证。

  针对今后的工作,廖西元指出,一是制定农膜回收利用管理办法,从农膜生产、回收、再利用等环节加强农膜管理,落实监管责任,建立全过程监管体系,加强制度保障。二是抓好西北地区的100个农膜回收示范县,不断加强地膜回收加工能力建设,集中力量、聚焦投入、集成技术、作出样板。三是探索一个机制,开展生产者责任延伸机制试点,探索建立基于市场主体的地膜回收利用长效机制。四是用好一个监测评价,以100个示范县为重点开展农膜残留监测和考核评价,建立常态化监测评价机制,用监测数据说清楚示范效果,构建工作落实情况与资金分配挂钩的激励约束机制。

  有序推进污染普查,建立农业污染源资料档案

  在回答记者提出的农业污染源普查的问题时,廖西元指出,农业源污染监测是一项长期性、基础性工作,有利于全面掌握我国农业污染现状,准确判断当前农业环境形势,是督促和引导各地区推进农业污染防治工作的指示器和风向标,农业农村部在2007年第一次全国污染普查基础上,构建了全国农田面源污染国控监测网络,开展长期监测。结果显示,2013年以来农田总磷排放量开始下降,总氮排放量趋稳。

  廖西元说,目前农业农村部按照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的总体安排和要求,启动农业污染源普查工作。一是构建工作机制,成立第二次全国农业污染源普查推进工作组,负责协调、指导、监督;成立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专家组,加强技术支撑,提供技术指导。二是加强总体方案设计,在全国设置涵盖主要种植,畜禽养殖、水产养殖模式的原位监测点,开展重点监测,结合农业生产活动抽样调查,测算农业源氮磷水污染物产生和排放情况,选取260个县开展地膜使用和残留情况调查监测,选取120个县开展秸秆产生和利用情况调查监测。三是强化工作部署,推动各级地方农业部门成立农业污染源普查机构,组织和协调本辖区的农业污染源普查工作,开展农业污染源普查机构、技术骨干以及省级普查培训师资的培训。下一步,将全面推进普查,建立农业污染源资料档案,完善农业污染源信息数据库和监测管理平台;加强质量控制,建立覆盖农业污染源普查全过程的“国家——地方——实施机构——实施人员”四级联动质控工作机制;做好总结发布,摸清种植业、畜禽养殖业和水产养殖业生产过程中主要污染物产生量、排放量、地膜使用量和残留量、秸秆产生量和利用量。(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

网站地图